商品详情

瓜蒌子/仁/籽

商品介绍
 Introduction

 来源

 
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 
 
 
别名
 
栝楼、药瓜、肚瓜、大肚瓜。
 
 
 
产地
 
栝楼:主产于山东、河北、河南、安徽等地。
 
双边栝楼:主产于四川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云南等地。
 
 
 
采收加工
 
秋季果实成熟时,连果梗剪下,置通风处阴干。
 
 
 
性状鉴别
 
本品呈类球形或宽橢圆形,长7~15cm,直径6~10cm。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,皱缩或较光滑,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,基部略尖,具残存的果梗。轻重不一。质脆,易破开,内表面黄白色,有红黄色丝络,果瓤橙黄色,黏稠,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。具焦糖气,味微酸、甜。
 
 
 
饮片
 
呈不规则的丝或块状。外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,皱缩或较光滑;内表面黄白色,有红黄色丝络,果概橙黄色,与多数种子黏结味微甜。成团。具焦糖气,味微酸、甜。
 
 
 
性味归经
 
甘,寒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
 
 
 
性能特点
 
本品甘寒滑润,入肺、胃、大肠经。既清肺润燥涤痰、利气宽胸开痹,又消肿散结、滑肠通便,善治肺热咳痰、胸痹结胸、乳痈、肺痈、肠痈,以及热结肠燥便秘。
 
 
 
 
 
功效
 
清肺润燥化痰,利气宽胸,消肿散结,润肠通便。
 
 
 
主治病证
 
(1)肺热咳嗽、痰稠不易咳出。
 
(2)胸痹,结胸。
 
(3)乳痛肿痛,肺痈,肠痈。
 
(4)肠燥便秘。
 
 
 
用法用量
 
内服:煎汤,瓜蒌皮6~12g,瓜蒌仁9~15g,全瓜萎9~15g;或入丸散。瓜蒌皮长于清肺化痰,利气宽胸;瓜蒌仁长于润肺化痰,滑肠通便;全瓜蒌兼具两者功效。
 
 
 
使用注意
 
本品寒凉滑润,故脾虚便溏及寒痰、湿痰者忌服。反乌头,不宜与附子、川乌、制川乌、草乌、制草乌同用。
 
 
 
故事
 
传说古时候,江南有座高山,山上有许多洞,洞被密林遮掩,云雾缭绕,传说有神仙居住。
 
 
 
当地有个樵夫,家境贫寒,母病因无钱医治而逝,他极度悲伤而独居,以砍柴为生。
 
 
 
有天中午,他进山砍柴,又累又渴,便循着泉水响声找到一个山洞外,喝足了水,就躺在树阴下的一块石板上歇息。
 
 
 
迷糊中他仿佛听到了说话声,寻声望去,,竟赫然看见长着黑白胡子的两个老者在谈论。
 
 
 
黑胡子老者说:“今年咱的洞里结了好大一对金瓜。”
 
 
 
白胡子摆手:“嘘,小声点,那边躺着个砍柴的,当心把咱的金瓜偷走。”
 
 
 
黑胡子不以为然:“怕什么,他进不了洞,只有七月初七时,口念天门地门开,摘金瓜的主人进来才行。”
 
 
 
白胡子生气了:“别说了,咱们下棋。”
 
 
 
听到这里,樵夫滚下了石板,猛然醒了,原来是个梦,哪有什么老者?他沮丧地挑起柴担回家。
 
 
 
后来,他越想越觉得神奇:“我莫非遇到了神仙,那山洞真藏着宝贝?”他决定试试。
 
 
 
七月初七这天,他来到山洞中,按时念话,果然“咯”的一声,洞里一扇石门打开,眼前更大更阔,金光闪闪。
 
 
 
走进去,只见里面长着一架碧绿的青藤,其上果然结有一对金瓜,他高兴的爬上去,摘下金瓜,一口气跑回家。到家一看,他楞了,这哪是金瓜呀,分明是两个普通的小圆瓜。他把瓜扔到了一边。
 
 
 
过些日子,樵夫又上山砍柴,不自主的又来到哪个山洞外,又躺在石板上歇息。
 
 
 
刚闭上眼就又听到了谈话声,还是那两个老者,白胡子埋怨:“都怪你多嘴,咱的金瓜被偷走了。”
 
 
 
黑胡子说:“怕什么,又不是金瓜。”
 
 
 
白胡子说:“可那是名贵药材呀,比金子还贵重。那非得心地善良的人才会用,非得把瓜的皮色晒红才会有润肺清热的作用哩。”
 
 
 
樵夫醒来,边回家边想,这莫非是神仙托梦,要我种药材给人治病?
 
 
 
到家后,他找到了已经烂了的两个瓜,取出瓜籽,来年开春种在了院子里,到秋天,果然结了很多的瓜。
 
 
 
他摘下晒红,叫咳嗽痰喘的病人吃,一个个都见效,之后他每年栽种,送给病人,且分文不取。
 
 
 
人们尊敬他,,让他给这瓜取个名字,他想,瓜地在高出的藤架上,需登爬摘取,就叫"瓜蒌"吧。后来,又渐渐被写成了"栝楼"和栝蒌"。